酹江月上元夜观月

上元佳节,正一轮西步,天渠飞跃。素魄当空澄湛湛,独现寒光无着。皓彩乾坤,无私遍照,万古无瑕膜。浑如宝鉴,莹然悬向寥廓。
姑射绛阙琼楼,群仙赴会,云坠停鸾鹤。瑞气祥烟笼宝殿,金碧霞辉交错。烂醉蟠桃,彩云归去,殊袂飘香络。嵩山遥对,烂银盘里期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 上元夜观月》

《酹江月 上元夜观月》是一首描绘元朝上元佳节夜晚的诗歌。谭处端,字伯玉,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他生即仙骨附身,六岁坠井中而浮于水上,后卧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在同龄之人中,他是最为聪慧敏捷的孩子。十岁便能赋诗,一日诗兴大发,手指葡萄架颂曰:“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可见他的志向远大,于世倜傥不事边幅,以孝义著称。其为学涉经史百家,尤功于书法。这首诗是他在元朝时期创作的,体现了作者对当时节日氛围的深刻感受和独到理解。

诗中写道“上元佳节,正一轮西步,天渠飞跃”,这一句描绘了上元节的夜空景象,一轮明月如盘,缓缓西升,仿佛天与地之间搭建起一条通道。接着,“素魄当空澄湛湛,独现寒光无着”则形容明月皎洁无瑕,高悬夜空,清辉洒满大地。这种描写不仅传达了作者对月色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敬畏之情。

在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宁静而又庄重的夜晚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他巧妙地通过对比手法,将天上的明月与人世间的喜悦场景相联系,既表现了节日的热闹,又突出了月光的永恒与超然。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酹江月 上元夜观月》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作品,更是一部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元朝上元节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