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咏竹

爱君嘉秀,对云庵亲植,琅玕丛簇。结翠筠梢津润腻,叶叶竿竿柔绿。渐胤儿孙,还生过母,根出蟠蛟曲。潇潇风夜,月明光透筛玉。
雅称野客幽怀,闲窗相伴,自有清风足。终不凋零材异众,岂似寻常花木。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妙理皆非俗。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 咏竹》是元朝诗人谭处端的一首词,创作于元朝。这首词以竹为主题,展现了竹子的高雅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谭处端(1123-1185年),字伯玉,号长真子,是全球道教主流之一——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宁海(今山东牟平)人。他是一位道教学者,著有《云水集》,对后世影响颇深。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道教思想,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感悟。
  1. 诗词原文
  • 爱君嘉秀,对云庵亲植,琅玕丛簇。结翠筠梢津润腻,叶叶竿竿柔绿。渐胤儿孙,还生过母,根出蟠蛟曲。潇潇风夜,月明光透筛玉。雅称野客幽怀,闲窗相伴,自有清风足。终不凋零材异众,岂似寻常花木。傲雪欺霜,虚心直节,妙理皆非俗。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
  1. 诗词赏析:《酹江月·咏竹》不仅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词,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谭处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竹子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生命力,成为诗人笔下的永恒主题,象征着坚韧、不屈、高洁的精神品质。

《酹江月·咏竹》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竹子这一自然物的描绘,谭处端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