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 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
风云寤寐,鞍马生平。锺鼎上,几书生。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是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从作品介绍、原文翻译、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作品介绍
  • 作者: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代杰出的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被后世铭记。
  • 内容概述:此词通过上高城的置酒活动,遥望舂陵,表达出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通过对江山、草木、中原鹿等意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忧虑。
  1. 原文翻译
  • 译文:《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这首词通过描写置酒于高城之上,远眺中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词中“江山埋玉气”暗示了国家的衰落,“草树动威灵”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此外,“风云寤寐,鞍马生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征战生活的亲身经历和感慨。最后,通过“钟鼎上,几书生”来强调文人的责任与抱负。
  1. 创作背景
  • 元好问在金朝末年担任过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的要职,目睹了国家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这种经历使得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了深刻的反思和体察。在这首诗中,元好问以高远的视角审视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如“江山”、“草树”、“中原鹿”等,这些意象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 结构布局:整首词从置酒的高城出发,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变化,逐步展开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种结构布局使得诗歌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此词展示了其在诗词创作上的卓越才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意义:此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担忧,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元好问的这首《三奠子·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及他对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