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诗句释义 1 忆玉兰花下,初见芳踪:回忆在玉兰树下初次遇见的美丽。 2. 眉欲语,意才通:她的眉毛轻挑,似乎正要说话,而心思却刚刚相通。 3. 衣香清更馥,肤彩瘦偏丰:描述她的衣服香气清新,皮肤白皙且稍带丰满。 4. 人悄悄,雨蒙蒙:周围环境安静,天空中飘着细雨,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 5. 莹莹面的,窈窈趺弓:面容如玉般晶莹剔透,身材窈窕如弓一般曲线优美。 6. 蛾黛蹙,脸朱融:眉毛紧锁
【注释】 三奠子:指祭拜死者的三个阶段,即初奠、大奠、小奠。 自驱驰蜀道:从成都出发,驱车奔驰至蜀中。 长忆吴乡:常怀念故乡吴地。 溪岸曲,树阴旁:溪水岸边曲折,树木荫凉处。 渔船收网罟:渔人收起鱼网。 村舍聚牛羊:村庄里聚集着牛羊等家畜。 岁时祭:按时节祭祀祖先。 先垄在:先人的坟墓还在。 郁相望:墓地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忧思骨损,历乱心伤:忧虑悲伤使身体瘦弱,心情烦乱而悲痛。 人再到
诗句释义: 1. 念我行藏有命,烟水无涯。嗟去雁,羡归鸦。半生形累影,一事鬓生华。东山客,西蜀道,且还家。 - “念我行藏有命”:感慨自己的命运由天决定。“烟水无涯”:形容生活或旅途的漫长无边。“嗟去雁,羡归鸦”:感叹离去的雁和羡慕归来的鸦。“半生形累影,一事鬓生华”:一生奔波劳碌却徒劳无益,岁月在额头上留下痕迹。“东山客,西蜀道,且还家”: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家的愿望。 2. 壶中日月
三奠子 · 远游 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初泛滥,渐汪洋。转雷经滟滪,溅雪下瞿唐。才出险,吞汉沔,略沅湘。 译文:感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开始泛滥,逐渐汪洋。雷声穿过滟滪关,雪花飘落瞿塘口。刚离开险境,吞没汉江、沔水,略过沅、湘。 注释:五材:指五种材料,即金、木、水、火、土。 水德:五行中水的德性,这里指水具有滋养万物的能力。 泛滥:洪水横流,泛滥成灾。 滟滪(yàn yù)关
{"Poem": "三奠子·留襄州", "translation": "Up on the Chu Mountains, high above, I look back at Xiangzhou. The glory of old times and the sorrow of the present day are both in my heart. The grass seals
这首诗的译文是: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钗翘。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人未老,鬓先雕。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 注释: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钗翘。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翘翘。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
三奠子 隔盈盈一水,欢会今宵。梧叶上,雨萧萧。星沉开帐烛,云黯渡河桥。渚宫深,离思苦,两无憀。 金针缕细,彩舫花娇。儿女辈,漫情饶。巧来心愈拙,弦促韵难调。西楼月,银汉影,碧天遥。 注释: 隔盈盈一水:隔着盈盈的一水,形容距离不远。 欢会今宵:今宵就是今夜的意思,指今晚能够相聚。 梧叶上,雨萧萧:梧叶上滴下的雨水,声音凄凉,像雨声一样。 星沉开帐烛:星沉指的是星星在天空中消失
【注释】 渺:渺远。新秋节物,指秋天的景色。客思天涯:指客居他乡的愁思。湘山桂树重阳时开,故称湘山之桂为“岩桂”。赊(shā):长,高远。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意谓思绪缭乱,梦中魂牵梦绕的是长沙。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青铜”是古代铜器的总称,这里泛指古器物。“人未老,鬓先华”是说虽然年岁尚轻,但头发却已斑白了。 钩帘望月,得巧谁家:意思是说,在明月下,不知是谁家女子织出了美丽的云锦?
三奠子 湛新秋风露,暧暧微霄。梧叶下,桂香飘。鹊翻银汉水,人渡玉兰桥。欢能几,虹影断,渚宫遥。 译文: 秋天的新风带着露珠,温暖而和煦的微光在天空中弥漫。梧桐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桂花的香味随风飘散。鹊鸟掠过银河般的水面,人们在玉兰桥上行走。欢愉的时光多么短暂,就像彩虹般消失在天际,远处的宫殿显得如此遥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联,每联四句,每联之间由逗号隔开。 第一联: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形胜地,古犹今。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 注释:壮丽的山河内外相连,雄伟险要的地势,像咽喉一样扼守着中原。古代晋国的形胜之地,如今依然如此。风云变幻的气象,如同晋国的江山永存。草木葱郁,仿佛回到了故都。 赏析:此联描绘了晋国的山河形胜和风云变幻,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