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驰蜀道,长忆吴乡。溪岸曲,树阴旁。渔船收网罟,村舍聚牛羊。岁时祭,先垄在,郁相望。
忧思骨损,历乱心伤。人再到,境全荒。低头循露径,含泪莫椒桨。凝伫处,斜晖没,北风凉。

【注释】

三奠子:指祭拜死者的三个阶段,即初奠、大奠、小奠。

自驱驰蜀道:从成都出发,驱车奔驰至蜀中。

长忆吴乡:常怀念故乡吴地。

溪岸曲,树阴旁:溪水岸边曲折,树木荫凉处。

渔船收网罟:渔人收起鱼网。

村舍聚牛羊:村庄里聚集着牛羊等家畜。

岁时祭:按时节祭祀祖先。

先垄在:先人的坟墓还在。

郁相望:墓地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忧思骨损,历乱心伤:忧虑悲伤使身体瘦弱,心情烦乱而悲痛。

人再到,境全荒:人们又来到这里,但景色已经荒凉。

低头循露径:低着头沿着露湿的小径行走。

含泪莫椒桨:眼泪流下来时,不要擦拭。

凝伫处,斜晖没:凝神站立的地方,太阳西下,光线渐渐消失。

【赏析】

这首词是诗人在蜀地旅途中的即景之作,通过写蜀道风景和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阕起首“自驱驰蜀道”,直叙此行之因。“长忆吴乡”,则表明自己虽然身在蜀地,却时时怀念起故乡吴地来:“溪岸曲,树阴旁”,“渔”字、“村”字都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景象;“收网罟”、“聚牛羊”句,则写出了农事之忙和田园之乐。“岁时祭”,则是对先人的追思;“先垄在”,则表明先人虽逝而精神犹在。此二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郁相望”,则写出了墓地的荒凉。“忧思骨损,历乱心伤”,则点出了诗人内心之痛。“人再到”,则是对故乡的留恋;“境全荒”,则是对故乡之变之叹。“凝伫处”,则是对往事的回忆;“斜晖没”,则是黄昏之时的描写。此四句,既是实写,也是想象。

下阕起首两句,写蜀道之险:“忧思骨损,历乱心伤。”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人再到”,则是对故乡的留恋;“境全荒”,则是对故乡之变之叹。“低头循露径”一句,则是对往事的回忆;“含泪莫椒桨”一句,则是对往昔离别的悲泣。此二句,既是实写,也是想象。最后两句,则是对蜀道的赞叹:“凝伫处,斜晖没,北风凉。”这既表现了蜀道的险峻,也表现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此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远,是宋词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