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飞 · 戏王鼎玉同年

人见何郎新来瘦。不见天寒翠袖。绣被熏香透。几时却似鸳鸯旧。九十日春花在手。可惜欢缘未久。去去休回首。柔条去作谁家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分飞·戏王鼎玉同年》是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元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出生于金代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他在金朝的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还著有著名的《遗山集》四十卷。其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1. 作品原文
    人见何郎新来瘦。不见天寒翠袖薄。绣被熏香透。几时却似鸳鸯旧。九十日春花在手。可惜欢缘未久。去去休回首。柔条去作谁家柳。

  2. 作品鉴赏

  • 情景交融:《惜分飞》作为宋代流行的词体,以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元好问此词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容颜变化及季节更替,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语言风格:本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体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鸳鸯”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柳”则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词中提到“去去休回首”,暗含了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选择。
  1. 写作背景
  • 《惜分飞·戏王鼎玉同年》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好问的个人经历有关。据史料记载,元好问曾在某次社交活动中与王鼎玉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这首词可能是在告别或告别宴上所写,寄托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或不舍。
  1. 文化影响
  • 《惜分飞·戏王鼎玉同年》作为元好问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惜分飞·戏王鼎玉同年》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古典诗词,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美,也能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