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六首

【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其二】
石润云先动,桥平水渐过。
野阴添晚重,山意向秋多。
【其三】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其四】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其五】
涨落沙痕出,堤摧岸口斜。
断桥堆聚沫,高树阁浮槎。
【其六】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杂诗六首》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作品,其中第一、三、六首为人所熟知。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首诗歌:

  1. 第一首:这首诗以静寂的笔触勾画了一幅阒寂无人的山间景色,使人仿佛身处其中。诗人通过寥寥几笔,描绘出竹子的坚韧与清瘦,藤蔓斜倚在竹枝上,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随意和生机。

  2. 第三首:第三首诗主要描绘了秋天山村的暮景。通过对秋风、落日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林间的美景。

  3. 第六首:这是一首描写鹭鸶与蝉声交织在一起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诗中描述了陂塘积水、川流斜阳等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山居杂诗六首》不仅是元好问诗歌艺术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以及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注解

丛花:一作「幽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