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其二】
石润云先动,桥平水渐过。
野阴添晚重,山意向秋多。
【其三】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其四】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其五】
涨落沙痕出,堤摧岸口斜。
断桥堆聚沫,高树阁浮槎。
【其六】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山居杂诗六首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瘦竹藤斜挂”,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使人仿佛看到了那些瘦小的竹子和藤蔓在山风中摇曳的姿态。接着,“丛花草乱生”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山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用“乱生”二字来形容草丛中各种野花的纷乱生长,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诗人转向描写山林中的环境。“林高风有态”一句,诗人通过“高”字来形容树木的挺拔,而“风有态”则表达了风吹过树林时带来的独特声响和动感。同时,“苔滑水无声”一句,诗人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溪流的特点。他提到苔藓覆盖的石头表面光滑如镜,使得水流声变得柔和且不易被察觉。这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淡然。
这首《山居杂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之中的自然美景。通过对竹子、花草、树林、溪流等元素的细致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使得整首诗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哲理意义。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妙之余,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