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十一月往镇州

村静鸟声乐,山低雁影遥。
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
涉远心先倦,冲寒酒易消。
红尘忘南北,渺渺见长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是元代诗人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简介
  • 元好问(约1190—约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金末元初杰出的诗人、史学家、文学理论家。他一生经历了金朝的覆灭和蒙古帝国的崛起,其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苦难。
  1. 原文内容
  •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的原文如下:
山村秋色静,鸟声乐复幽。  
山低雁影远,野阴时滉朗。  
涉远心先倦,冲寒酒易销。  
红尘忘南北,渺渺见长桥。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田园风光图。首联“山村秋色静,鸟声乐复幽”展现了山村深秋时的宁静与和谐,鸟鸣声中充满了愉悦。颔联“山低雁影远,野阴时滉朗”进一步刻画了天空与山林的景色,远处的大雁在低矮的山峰上空飞翔,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大地上。颈联“涉远心先倦,冲寒酒易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身心俱疲的感受,寒冷的天气使得饮酒也难以驱除心中的疲惫。尾联“红尘忘南北,渺渺见长桥”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即使身处尘世之中,也能忘却世俗的纷扰,看到远方的长桥。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乙卯十一月往镇州》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色与其内心情感相互映照,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还具有很高的音乐性。诗中的音韵搭配和节奏变化都经过精心雕琢,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加悦耳动听。这种音乐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感染力,也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更具魅力。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不仅是元好问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对于爱好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