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别业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湾别业》是一部描绘诗人隐居生活情感的文学作品,由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创作。这首诗通过对后湾别业的自然景色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和。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伯阳,号松雪,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选择隐居不仕,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诗作多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以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2. 作品背景: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元好问从三乡移居登封,并在昆阳(今河南叶县)购买田产,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居生活。这段时光里,他不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更深入地体验和反思人生的真谛,从而孕育了《后湾别业》这样的佳作。
  3. 诗歌原文:《后湾别业·薄云晴日烂烘春》,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4.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后湾别业的自然景致和诗人内心的平和。首联“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通过“薄云”、“晴日”、“烂烘春”等词汇,描绘了一个温暖而明亮的春日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宁静。颔联“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颈联“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则细腻地描述了后湾别业中的自然风光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充满了生机与和谐。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后湾别业》不仅是元好问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重要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