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1句:“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解释:
- “薄云晴日”:薄云和晴朗的天气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景象,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 “烂烘春”:形容春天的气息浓郁、温暖。
- “可人”:此处用来形容景色美好,使人感到舒适愉快。
译文:
春天里,天空中飘着薄薄的云,阳光明媚,使得大地仿佛被一层温暖的光辉照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2句:“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解释:
- “一饱”:指满足或饱足的状态。
- “本无华屋念”:原本并不奢望拥有华丽的房屋,而是追求简朴的生活。
- “百年今见老农身”:经历了百年岁月,如今见到了一位老农的身躯。
译文:
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了简单生活的乐趣。然而,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后,能够见到一位年迈的老农,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感悟。
第3句:“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解释:
- “童童”:形容事物繁多或色彩斑斓的样子。
- “翠盖”:这里指覆盖物,如树叶或草等绿色植物的顶篷,用以比喻绿色的桑树。
- “滟滟”:形容水面宽广明亮。
- “苍波”:指的是广阔的水面,泛指大江大河。
- “匀”:此处意为均匀,没有凹凸不平。
译文:
初夏时节,嫩绿的桑叶覆盖着田野,形成一片片翠绿的顶篷。宽阔的水面上映照着蓝天白云,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宁静和谐。
第4句:“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解释:
- “溪塘作盟约”:将清澈的小溪和池塘视为朋友或伙伴,与之结为同盟。
- “濯缨”:指洗去帽子上的灰尘,通常用以比喻远离世俗的清高生活。
- “不应重遣”:不应该再轻易放弃这种生活。
译文:
既然我们已经与溪水和池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么就应该珍惜这份宁静和纯净的生活,不要再被纷扰的世俗所困扰。
总结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之美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同时,诗作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界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