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明暗夜如何,梦寐衡门在涧阿。
物外烟霞玉华远,花时车马洛阳多。
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三十七年今日过,可怜出处两蹉跎。
除夜
一灯明暗夜如何,梦寐衡门在涧阿。
物外烟霞玉华远,花时车马洛阳多。
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三十七年今日过,可怜出处两蹉跎。
诗句注释与赏析:
- 一灯明暗夜如何:
- 注释: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夜晚显得怎样?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和迷茫。通过“一灯”,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昏暗与寂静,强调了这种环境如何影响了他对夜晚的感受。同时,“如何”表达了一种对夜晚深沉的好奇或困惑。
- 梦寐衡门在涧阿:
- 注释:我梦见自己居住在山涧旁的衡门之中。
- 赏析:“梦寐”二字传达了诗人对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而“衡门”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梦境来反映他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物外烟霞玉华远:
- 注释: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远处的山峦如同披上了一层薄雾的玉衣。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利用比喻将远方的山峦比作“玉华”,增添了诗意和神秘色彩。这种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花时车马洛阳多:
- 注释:春天到来时,洛阳(古都名)的马车和行人更多。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或熟悉环境的思念。春天的到来往往与节日或庆典相关,这里的“花时”可能指的是春节或其他传统节日,而“洛阳多”则暗示了节日期间人流的增多,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活动的热情。
- 折腰真有陶潜兴:
- 注释:真的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放弃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 赏析:此句借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陶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展示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渴望。
- 扣角空传宁戚歌:
- 注释: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感慨或愿望。
- 赏析:这句诗中的“扣角”可以理解为歌唱或吟诵,而“宁戚歌”则引用了古代乐师宁戚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可能在试图以音乐或诗歌来表达更深层的情感或理念,反映出他对艺术表达的高度重视。
- 三十七年今日过:
- 注释:从现在算起,我已经度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通过提及具体的年数,诗人强调了自己在时光中的成长和变化。这种自省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 可怜出处两蹉跎:
- 注释:可惜啊,我既出仕又归隐,两头都错过了机会。
- 赏析:这句诗总结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指出他既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完全脱离世俗,也不能像某些隐士那样完全享受隐居生活。这种矛盾体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生活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挣扎。
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这首诗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的五坡岭时期,正值其人生中最为困顿的时刻。尽管身处逆境,文天祥仍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忱,写下了这首《除夜》。此诗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文人的困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宋末期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除夜》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作者精妙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哲理和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