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御团更觉香为累,冷剂休夸漆点成。
涴袖秦郎无藉在,画眉张遇可怜生。
晴窗弄笔人今老,孤负松风入砚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是由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杨生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作品的高度赞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末元初时期的重要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哲理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2. 诗歌原文: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御团更觉香为累,冷剂休誇漆点成。涴袖秦郎无藉在,画眉张遇可怜生。晴窗弄笔人今老,孤负松风入砚声。赠张文举御史:安稳藜床。
  3. 诗歌赏析:元好问在诗中赞美杨生的玉泉墨,认为它像万灶玄珠一样珍贵,轻轻一唾就能轻松写出美妙的字迹。他称赞这种墨汁不仅香气扑鼻,而且质地细腻,与普通的冷剂墨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他也指出有些文人墨客可能因为墨的香而感到不适,甚至产生依赖。诗中还提到了杨生的画作和书法,称其作品生动传神,如同画中的美人一般,令人怜惜。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次欣赏杨生挥毫泼墨的场景,只能孤负着松风之声,静观他入砚书写的声音。
  4. 艺术特色:元好问的《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5. 文化影响:此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元代诗词的重要文献,被许多学者所研究和引用。

元好问的《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不仅是一首赞美朋友杨生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思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文化内涵,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无疑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