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关书所见

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
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
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岭关书所见》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内容:元好问在诗中描述了蒙古军的侵扰,表达了他对家乡被兵燹的悲愤与无奈。同时,诗中也抒发了诗人立志戍守河山的雄豪气概,显示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即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当时元好问因故乡忻州被蒙古军攻陷,逃难阳曲(今山西阳曲),途经石岭关时所作。
  3. 历史意义:《石岭关书所见》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民族危亡的深刻记录。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战争带来的破坏,还表达了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英雄的赞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石岭关书所见》不仅是元好问个人的悲愤之作,也是那一时代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