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街歌鼓待晨钟,四壁寒斋只病翁。
鬓雪得年应更白,灯花何喜也能红。
养生有论人空老,祖道无诗鬼亦穷。
数日西园看车马,一番桃李又春风。
汴梁除夜
介绍
《汴梁除夜》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生于金代忻州秀容(今山西河曲),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金朝时期即以诗歌才名,宣宗兴定五年(1217年)中进士,后历任内乡令等职。金亡后,元好问不仕新朝,专心著述与整理历史文献。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及文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诗作原文:
六街歌鼓待晨钟,四壁寒斋只病翁。
鬓雪得年应更白,灯花何喜也能红。
养生有论人空老,祖道无诗鬼亦穷。
数日西园看车马,一番桃李又春风。白话译文:在金代末年的汴梁,街头的鼓声伴随着早晨的钟声持续响起,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居住在冰冷、简陋的书房之中。岁月在他的发丝间留下了白雪的痕迹,使他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苍老。他感叹,尽管有养生的理论,但仍然无法阻止衰老的过程;即使有关于“祖道”的诗歌,也无法为这位孤寂的诗人带来慰藉。几日后,他前往西园观赏热闹的车辆和行人。春天再次来临,桃花和李花绽放,带来了新的生机。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期间,金亡后他选择了不仕新朝,而是致力于文学和历史的记录工作。这种选择不仅反映了他对前朝文化的怀念,也展示了他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名家点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轶事典故:在元好问的生平中,有一个著名的逸事,他曾在京城开封的一家茶馆中偶遇一位卖梨的老人。老人告诉他:“我年轻时曾在汴梁做过官,后来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到这偏远之地。现在虽然生活清苦,但我心无愧疚,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做出了贡献。”这个故事让元好问深受触动,并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汴梁除夜》。
通过对《汴梁除夜》及其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元好问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以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汴梁除夜》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金元之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元好问的个人情感,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和人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