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氏羲黄去未远,日作日息天机全。
杜侯袖里姑汾笔,办与南华谈窅然。
废兴知经几今昔,淳朴别有一山川。
白云亭上秋风客,不比仙翁甲子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尧氏羲黄去未远,日作日息天机全。
杜侯袖里姑汾笔,办与南华谈窅然。
废兴知经几今昔,淳朴别有一山川。
白云亭上秋风客,不比仙翁甲子年。
元好问的《汾亭古意图》是金未元初时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时代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代忻州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生于金末,卒于元初。他七岁便能诗,成为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任内乡令等职。因不满于金朝的政治腐败,选择不仕,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
原文赏析:《汾亭古意图》以“尧氏羲黄去未远”开篇,寓意着尧舜时代的淳朴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随后的诗句“日作日息天机全”,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变化和人类在其中角色的深刻理解。“杜侯袖里姑汾笔,办与南华谈窅然”则描绘了诗人在袖中藏有笔墨,欲以笔锋探讨高深莫测的自然与人生哲理。
文化背景及创作背景:元好问生活在金朝末年,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衰败。《汾亭古意图》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废兴知经几今昔”反映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而“白云亭上秋风客,不比仙翁甲子年”则展现了他超脱物外的情怀和对时间流转无常的领悟。
《汾亭古意图》不仅是元好问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金元时期文化融合与变迁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