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伊川叹,乡情越客音。
天宜他日定,陆已向来沈。
冉冉愁看老,源源事益侵。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
鞭影惊疲马,钟声急暮禽。
局中无旷迹,喧外有幽寻。
梦失名家笔,书存遗子金。
山田和石瘦,茅屋过云深。
春雨蔬成圃,秋霜柿满林。
树阴凉拂席,花气澹盈襟。
宿鹭窥晨汲,孤猿伴暝吟。
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抱璞休奇售,临觞得缓斟。
阿兄团聚日,曾语百年心。
怀益之兄
介绍
《怀益之兄》是南宋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这首诗创作于金末元初时期,表达了元好问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并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诗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分析:
世故伊川叹:“世故伊川叹”意味着诗人感叹世事变迁,就如同伊川的流水一般,无法抗拒地向前流淌,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更迭的无奈和感慨。
乡情越客音:“乡情越客音”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远离家乡的异乡生活的怀念,其中“越客”是指跨越国境到他国的游子,而这里的“音”则指故乡的声音和气息。
天宜他日定,陆已向来沈:“天宜他日定,陆已向来沈”描绘了时间无情地流逝,无论是遥远的未来还是眼前的现实,都显得如此沉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
冉冉愁看老,源源事益侵:“冉冉愁看老,源源事益侵”反映了诗人面对衰老的自然过程和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困难感到忧愁和无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力感。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消解这种忧愁和压力的思考,同时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鞭影惊疲马,钟声急暮禽:“鞭影惊疲马,钟声急暮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动物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疲惫。
局中无旷迹,喧外有幽寻:“局中无旷迹,喧外有幽寻”反映了诗人在喧嚣中仍寻求宁静的心态,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不忘寻找内心深处的安宁。
梦失名家笔,书存遗子金:“梦失名家笔,书存遗子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成为名家或留下名篇的遗憾,同时体现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和关爱。
山田和石瘦,茅屋过云深:“山田和石瘦,茅屋过云深”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自己隐居生活的状态。
春雨蔬成圃,秋霜柿满林:“春雨蔬成圃,秋霜柿满林”展现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的关心和对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的情怀。
元好问的《怀益之兄》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思想情感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