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除夜

鼎定周元重,薪安汉已然。
不随南渡马,虚泛北归船。
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
尘埃嗟落泊,光景强留连。
往事青灯里,浮生白发前。
更残钟未动,犹属出京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巳除夜》是由元好问所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景仁:黄景仁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能够触动人心。
  • 元好问:元好问是金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内容著称。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鼎定周元重,薪安汉已然。不随南渡马,虚泛北归船。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尘埃嗟落泊,光景强留连。往事青灯里,浮生白发前。更残钟未动,犹属出京年。
  • 译文解释: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其中“鼎定周元重”和“薪安汉已然”等词,寓意着历史与现实的变迁;“身并枯蝉化,心争脱兔先”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抗争精神。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癸巳除夜》的创作背景是在金朝末年,元好问作为当时的重要文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色彩。
  • 个人经历:元好问的人生经历丰富,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遭遇,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中,“身并枯蝉化,心争脱兔先”两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 艺术手法:元好问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象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隐喻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使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1.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元好问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 后世影响:这首诗及其作者元好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1. 现实意义
  • 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面对困难的态度。
  • 历史反思:元好问的诗歌也启示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思考如何面对未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癸巳除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学作品在传递历史信息和人文关怀方面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