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秦川图

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
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
云兴霞蔚几千里,着我如在峨眉巅。
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
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
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
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
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望之见之不可亲。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
爱君恨不识君早,乃今得子胸中秦。
作诗一笑君应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范宽秦川图》是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创作于金未至大蒙古国时期,具体时间为2024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在元好问的笔下,《范宽秦川图》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段历史与情感的载体。诗中通过对秦川雄奇山势和淳古气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胸中勃郁的壮气。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动荡不安时代的感受。诗中的“大山岩岩如国君,小山郁郁如陪臣”等句子,形象地勾勒出了秦川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2. 艺术特色:元好问在《范宽秦川图》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念。《跋范宽秦川图》中提到的“一石一态如布军”,以及“不见功勋见歌舞”等诗句,不仅仅是对画面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腐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真实写照。这种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范宽秦川图》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

  3. 文化背景:在探讨《范宽秦川图》时,不能忽视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战乱频繁的时代。元好问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如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范宽秦川图》不仅是一幅展示古代绘画艺术的作品,它更是元好问用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文学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好问的文学理念和艺术追求,也能更深入地领会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