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
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
云兴霞蔚几千里,着我如在峨眉巅。
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
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
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
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
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望之见之不可亲。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
爱君恨不识君早,乃今得子胸中秦。
作诗一笑君应闻。
范宽的秦川图,描绘的是一幅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范宽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范宽绘画技艺的赞赏之情。范宽,北宋画家,擅画山水,尤以《溪山行旅图》著称于世。
下面是逐句解读:
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混乱而壮丽的山水画卷,将山峰比喻为奔跑的马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势的险峻和壮观。同时,山路的起伏和蜿蜒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
这里提到范宽所绘制的秦川图,以及他的绘画灵感来源于米芾的书画船。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句诗表明了范宽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受到了米芾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
这句话描绘了画面中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天空中的云彩随着风向和角度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既有厚重的乌云,也有轻盈的白云,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自然美。同时,画面中的景物也因为墨色的不同而呈现出浓淡相间、覆盖露水般的清新之感,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云兴霞蔚几千里,着我如在峨眉巅。
这句话描绘了天空中云彩的壮丽景色。数千里的云海翻腾起伏,宛如仙境一般,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神秘。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
这里提到了西山的美景。西山连绵起伏,如同天地相接般宏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同时,诗句中的“九点”指的是日出时分的九个太阳,寓意着希望和活力。整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叹之情。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
这里的“浮云”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虽然云彩已经散去,但天色仍然昏暗不明。诗人抬头四望,心中感到茫然无措。这一句描写了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情绪,可能是因为眼前的景色过于美丽而让人心生敬畏,或者是因为内心的思绪太过纷乱而无法平静下来。全秦大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
这句话描绘了整个秦地的巨大地貌。秦地地势险峻,山川起伏,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这片土地上,雷雨交加的景象更是令人震撼,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雷鸣声和闪电光,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力量感。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
这里提到了山势的分布和水流的走向。山势起伏跌宕,如同龙腾虎跃般生动有力;水流则顺着山势蜿蜒流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和宁静。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范宽作品的赞赏之情。他认为范宽的画作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且充满了生动的情感和细腻的表现力。因此,他非常欣赏这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和手法。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望之见之不可亲。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身着紫色长袍、胡须飘逸的文人形象。这位文人手持长剑,背对着天空,给人一种高远而不可亲近的感觉。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道风景线,让人不禁为之驻足。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
这句话引用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文人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两位文人都具备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才华,不应该局限于世俗的束缚和限制。同时,他们也提醒人们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精神追求。爱君恨不识君早,乃今得子胸中秦。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范宽作品的喜爱之情。他曾经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早欣赏到范宽的作品,但现在终于有机会一睹其风采。因此,他对范宽的艺术成就表示赞赏和敬佩。作诗一笑君应闻。
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范宽作品的期待和祝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能够传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范宽的伟大之处。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再次欣赏到范宽的作品,感受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