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商卿还山中

阿卿去月从我来,今日西山成独往。
野人不是城中物,涧饮岩栖梦馀想。
翰林湿薪爆竹声,待诏履穿沾雪行。
兰台从事更闲冷,文书如山白发生。
孤灯静照寒窗宿,北风夜半歌黄鹄。
田家闭门风雪深,梅花开时酒应熟。
半世虚名不疗贫,栖迟零落百酸辛。
凭君莫向山中说,白石清泉笑杀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阎商卿还山中》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金末元初的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元好问,号遗山,生于金朝末期,卒于元朝初期。元好问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七世孙,其祖父是金朝宰相完颜勖。元好问自幼聪明好学,七岁便能赋诗,后成为金朝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然而,当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选择不再仕进,而是以著作为己任,致力于收集和研究金朝的历史资料。

  2. 诗句赏析:诗中的“阿卿去月从我来,今日西山成独往”,描绘了主人公离开旧环境,独自面对新的挑战的情景。“野人不是城中物,涧饮岩栖梦馀想”,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山林间寻觅心灵的寄托。“翰林湿薪爆竹声,待诏履穿沾雪行”,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主人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最后,“凭君莫向山中说,白石清泉笑杀人”一句,既表明了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误解,也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3. 创作背景:《阎商卿还山中》的创作背景是在元好问金亡之后,他选择了隐退山林,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在这首《阎商卿还山中》中,元好问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阎商卿还山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厚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山川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深刻刻画,传达了一种坚持自我、不畏艰难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