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故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百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馀百所。
鬼役天财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冈。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晋阳故城书事》是金朝文学家元好问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元朝时期。这首诗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的结合,更是北宋灭亡后的历史见证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过晋阳故城书事》是其早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北宋灭亡及其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关注和批判。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诗中“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描绘了晋阳故城的清澈河流,“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这座城市历史的怀念。“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展现了晋阳古城昔日的雄伟景象。“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则通过观察晋阳的自然景色和农田,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受。最后“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表达了对战争破坏和城市毁灭的哀叹。

  3. 诗歌背景:元好问登悬瓮山望见晋阳故城时,深感北宋统治者在防御外患上的失策,从而对人民的苦难感到痛心疾首。他的这种感慨和批判贯穿于《过晋阳故城书事》之中。

《过晋阳故城书事》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后人传诵,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