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故宫行

渭川杨柳先得春,二月莺啼百啭新。
长春宫中千树锦,暖日晴云思杀人。
君王半醉唱吴歌,绛仙起舞颦翠蛾。
吴儿谩说曾行乐,三十六宫能几多。
千秋万古金银阙,海没三山一毫发。
繁华梦觉人不知,留得寒螀泣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隋故宫行》是金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渭川杨柳先得春,二月莺啼百啭新。
    长春宫中千树锦,暖日晴云思杀人。
    君王半醉唱吴歌,绛仙起舞嚬翠蛾。
    吴儿谩说曾行乐,三十六宫能几多。
    千秋万古金银阙,海没三山一毫发。

  2. 诗句解析

  • 渭川杨柳:渭川是指渭河两岸的景色,杨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杨柳的“先得春”表明了春天来得最早,也暗示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 二月莺啼:指春季时节的鸣鸟莺啼声,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莺啼的声音“百啭新”,形容莺啼之声清脆悦耳,重复无常,给人以新鲜感。
  • 长春宫中:指皇宫中的园林,长春宫作为皇家园林,充满了奢华和富贵的气息。
  • 千树锦:指长春宫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树木,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千树锦喻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表达了皇宫园林的美丽与富丽。
  • 暖日晴云: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云彩柔和,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
  • 君王半醉:描绘了君王饮酒至微醺的情景,体现了宫廷中生活的奢华和享乐。
  • 吴歌:指的是吴地的歌曲或音乐,可能是指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君王边唱吴歌边微醉,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 绛仙起舞:指女子穿着红色的衣服跳舞,绛色通常代表尊贵和美丽。舞者的眉眼间流露出高贵的气质,随着舞蹈的动作变化而颦(皱眉)翠蛾,展现了女性优雅的姿态。
  • 吴儿:古代称北方人为“北人”,而南方人为“吴人”。这里可能是用吴人的称呼来指代南方地区的人们。
  • 行乐:泛指娱乐活动,这里特指帝王们享受的娱乐生活。
  • 三十六宫:指皇宫中的宫殿数量众多,三十六宫意味着宫殿之多,难以计数。
  • 金银阙:指皇宫中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金银阙象征着权力和富贵。
  • 海没三山:海没三山可能是指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已经沉没海底,不再存在。
  1. 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分析
  • 创作时代:《隋故宫行》创作于金朝末年,具体作者无法考证。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金朝在元朝崛起的过程中逐渐衰落。
  • 文学风格:元好问作为金朝后期的重要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宫廷生活,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 思想内涵: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景和宫廷的繁华,还隐含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叹。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文明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艺术成就:《隋故宫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精湛的意象构建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细腻真挚,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隋故宫行》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古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宫廷之华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金朝末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