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观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
酒盈卮。
两相思。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
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
鬓成丝。
更须辞。
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
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子·观别》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他的创作涉及诗歌和散文,尤其擅长词作。他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2. 词的全文:全词如下:“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通过词人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次离别的场景和由此引发的感慨。词中不仅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还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离合无常的深刻感悟。
  3. 主题内容:该词通过描写一次具体的离别场面,抒发了词人在面对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悲怆。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如“万古垂杨”、“秋露冷胭脂”,词人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寻找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寄托。
  4. 艺术风格:元好问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词的表现力,使得其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5. 文化影响: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元好问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宋代诗词的传统精神,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与创新,使得元词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江城子·观别》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也是元好问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词,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