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夸谈体遣孔兄瞋。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是一首描绘六岁小女孩阿楚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对阿楚天真无邪、才情出众特质的赞颂,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尤以诗歌见长,被誉为“诗史”。在《临江仙·赠仲经女子楚楚》中,元好问用其特有的文学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阿楚的形象。

  2. 诗词原文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3. 作品赏析

  • 意象丰富:元好问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意象。如“芝香云作朵”形容少女如芝草般清香四溢;“鱼细锦为鳞”则形象地描绘出女孩肌肤的细滑与美丽;“旧说张门多静女”暗示阿楚家的女儿性格温婉,不轻易与人交往。
  • 情感深沉:通过对阿楚的描写,元好问传递出了对她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情感的温度。
  • 文化内涵:《临江仙·赠仲经女子楚楚》不仅展现了阿楚的美丽与聪慧,还隐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通过使用传统节日和习俗中的意象,如“张门”、“孔兄”,元好问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诗词之中,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1. 写作背景:据史料记载,元好问曾因政治原因流放南方多年。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在这段特殊的生活体验中,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词。阿楚作为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仅是对他个人情感的投射,也是他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的体现。《临江仙·赠仲经女子楚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品。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不仅是一首赞美纯真之美的诗词,更是元好问文学才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特色,也使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