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内乡作

老树荒台,秋兴动、悠然独酌。
秋也老、江山憔悴,鬓华先觉。
人到中年原易感,眼看华屋归零落。
算世间、惟有醉乡民,平生乐。
凌浩荡,观寥廓。
月为烛,云为幄。
尽百川都酿,不供杯杓。
身外虚名将底用,古来已错今尤错。
唤野猿、山鸟一时歌,休休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内乡作》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秋天的萧瑟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与反思。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满江红·内乡作》的作者是元好问。元好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在金朝后期至大蒙古国时期活跃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历任内乡县令等职务,并因不愿仕元而选择归隐山林,潜心著述。
  2. 诗歌原文:词的上片“老树荒台,秋兴动、悠然独酌”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老树荒芜、台台凄凉的场景,触动了词人的秋兴。下片则表达了对虚名误人的感慨,主张当及时行乐,纵酒放歌。通过对比秋光易逝与人生易感的主题,词人的心境也变得愈发黯淡,透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3. 创作背景:据历史记载,元好问于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中进士,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在金国灭亡后,他不仕元朝,潜心编篡著述二十余年。这首《满江红·内乡作》很可能是在金亡后,元好问回到家乡内乡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4. 思想内容: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易感的哀叹,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价值的追问。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5. 艺术特色:此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刻画,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元好问的《满江红·内乡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人们对生活、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