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嵩山中作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弄,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嵩山中作》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云苍狗风月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 诗歌翻译
    如果天是有情感的话,那么它也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老去。人间的正道就是历史的沧桑变化。白云像狗一样变幻,月亮和风花雪月都在水中映照,但青山依然屹立不倒,多少次夕阳西下都是如此红艳。

  3.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是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不仅在诗歌上有深厚的造诣,还著有《遗山集》。他在金朝灭亡后,选择不仕元朝,而是继续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述。

  4.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上飞鸟的东生西灭与人间世事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的“白云苍狗风月中”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自然总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5.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好问晚年时,他受诏入都,担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等职务。在金朝灭亡之后,他选择不仕元朝,而是继续潜心编篡著述。他的一生经历了金元之际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发展,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满江红 嵩山中作》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诗歌,也是元好问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能深刻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