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甲申岁南都作

牢落羁怀愁有信。
流水浮生,几见中秋闰。
千古诗坛将酒阵。
一轮明月消磨尽。
八月人间秋满鬓。
桂树扶疏,更与秋风近。
天上姮娥应有恨。
骑鲸人去无人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甲申岁南都作》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生于金代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他是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兴定五年中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他的诗作和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编纂的《金人诗》和《壬辰杂编》,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 创作背景:《蝶恋花·甲申岁南都作》作于元好问任南都留守期间。这首词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诗词原文
    牢落羁怀愁有信。流水浮生,几见中秋闰。千古诗坛将酒阵。一轮明月消磨尽。八月人间秋满鬓。桂树扶疏,更与秋风近。天上姮娥应有恨。骑鲸人去无人问。

  2. 诗词解析

  • 意境描绘:《蝶恋花》一词以秋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幅深秋时节的图画。词中的“桂树扶疏”和“秋风”等词汇,传达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天上的嫦娥(姮娥)和现实中的人物,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和无助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1. 艺术特色
  • 《蝶恋花·甲申岁南都作》在词的艺术形式上,继承了宋代词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意象鲜明且寓意深远。
  • 该词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一种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取向。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思想潮流,为研究金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学价值: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别是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方面,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它不仅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的词作创作提供了灵感。

《蝶恋花·甲申岁南都作》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一种记录和反思。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元好问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文学造诣,同时也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