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白鹿原新斋作

负郭桑麻秋课重。
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
乡社鸡豚人与共。
春风渐入浮蛆瓮。
绕屋清溪醒午梦。
一榻翛然,坐受云山供。
四海虚名将底用。
一声啼鸟岩花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好问的《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形式上,《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体现了元好问对传统词体的继承与创新。作为金代词人,元好问在继承唐宋词的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使得他的词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时代特色。例如,他善于运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元好问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负郭桑麻秋课重”、“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等句子,描绘了一幅农村秋收的繁忙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通过这样的描写,元好问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关注,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整首词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宁静,如“一榻翛然,坐受云山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使得《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不仅是一首反映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上分析,《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的创作年代背景是在金元之际,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元好问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他的诗词创作不仅承载了个人的情感与思想,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金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状况,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的《蝶恋花·白鹿原新斋作》不仅是一首表现农民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元好问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