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莲

瘦绿愁红倚暮烟。
露华凉冷洗婵娟。
含情脉脉知谁怨,顾影依依定自怜。
风送雨,水连天。
凌波无梦夜如年。
何时北渚亭边月,狼藉秋香拂画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莲》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该作品:

  1. 诗词原文
  • 上片:“瘦绿愁红倚暮烟。露华凉冷洗婵娟。含情脉脉知谁怨,顾影依依定自怜。”
  • 瘦绿愁红:描绘了荷花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瘦弱和颜色暗淡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愁与哀怨。
  • 含情脉脉:形容莲花含着情感,仿佛能传达出人的心情与怨恨。
  • 露华凉冷洗婵娟:用露水来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露珠清凉而美丽地洗涤着荷花的美貌。
  • 下片:“风送雨,水连天。凌波无梦夜如年。”
  • 风送雨,水连天: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这种恶劣天气对荷花的影响。
  • 凌波无梦夜如年: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意象,表达了荷花在风雨之夜的孤独与等待,仿佛时间漫长到如同一年。
  • 尾句:“何时北渚亭边月,狼藉秋香拂画船。”
  • 借荷花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北渚亭边欣赏明月,让秋天的香气轻拂过画船。
  1.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及其背后的哀愁。
  •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荷花在风雨交加中的坚韧与无奈,反映了诗人自身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愤。
  • 文化内涵:荷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与纯洁,而元好问通过对荷花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 创作背景
  • 游济南的经历:元好问应友人之邀游览了济南,尤其是北渚亭边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 个人心境:元好问在游历期间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带来的苦痛,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 文化交融:作为金元之际的文人,元好问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宋代诗词的文风,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鹧鸪天·莲》不仅是一首描写荷花之美的诗词,更是元好问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融的产物。它通过荷花这一形象,传递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坚守与不舍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