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裕之还嵩山

高怀不受簿书侵,清颍鸥盟欲重寻。
老去宦情知我薄,闲来道念见君深。
对床夜雨他年梦,满马西风此日心。
嵩顶胜游谁得共,仙闻仙驭待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裕之还嵩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七言律诗,创作于金代,由诗人王渥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王渥,字仲泽,金太原人。他的学识渊博,擅长词赋,曾在宣宗兴定二年进士及第,后辟为宁陵令。他也曾随完颜思烈军战死,是一位有才华且有贡献的历史人物。
  1. 作品原文
    高怀不受簿书侵,清颍鸥盟欲重寻。
    老去宦情知我薄,閒来道念见君深。
    对床夜雨他年梦,满马西风此日心。
    嵩顶胜游谁得共,仙闻仙驭待知音。

  2. 诗句解析

  • 高怀不受簿书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不受繁杂的政务干扰。
  • 清颍鸥盟欲重寻:暗示了与好友共同追求的那份宁静和自由的生活。
  • 老去宦情知我薄:反映出作者对自己过去官场生涯的淡薄态度。
  • 閒来道念见君深:显示了与朋友相处时的深厚感情和理解。
  • 对床夜雨他年梦,满马西风此日心:描述了与友人重逢的美好回忆以及内心的激动。
  • 嵩顶胜游谁得共:表达了对于与友人一起在嵩山游玩的美好期待。
  • 仙闻仙驭待知音:展现了对超然物外的神仙生活的向往。
  1. 历史意义
  • 《送裕之还嵩山》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和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金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研究金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思考。
  1.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被各种压力所困扰,但《送裕之还嵩山》中的那份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态度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送裕之还嵩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金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