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隙穿窗苦见侵,向无湘酎若为禁。
花多不入贫家眼,岁好方知造物心。
跃马共思追兔迹,抱戈谁与置羊斟。
新诗与雪争奇峭,拥褐空斋得细吟。
同漕使赵中宪对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漕使赵中宪对雪》是金代诗人王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自然感悟,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共同欣赏雪景的情境。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投隙穿窗苦见侵,
向无湘酎若为禁。
花多不入贫家眼,
岁好方知造物心。
跃马共思追兔迹,
抱戈谁与置羊斟。
新诗与雪争奇峭,
拥褐空斋得细吟。诗歌解析:
- “投隙穿窗苦见侵”:这句话描绘了雪花穿透窗户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无法抵挡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虽给人带来痛苦,却也带来了美丽的景象。
- “向无湘酎若为禁”:这里的”湘酎”可能是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美酒,而”若为”则表示疑问,意味着没有这样的美酒,雪景就无法阻挡。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的美景时所感受到的敬畏之情。
- “花多不入贫家眼”:这句诗通过对比来强调自然的纯粹与美好。即使物质生活贫乏,但对于欣赏自然之美的人来说,雪景的美丽是无法抗拒的。
- “岁好方知造物心”:这里的”造物心”指的是大自然的创造力和意志。它告诉我们,只有在美好的年华中,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 “跃马共思追兔迹”:这里的”兔迹”可能是指兔子奔跑的痕迹,象征着速度和活力。诗人与友人骑马追逐,仿佛能追上那些轻盈跳跃的兔子,这表达了一种与朋友共享快乐时光的愉悦。
- “抱戈谁与置羊斟”:这里的”羊斟”可能是一种饮酒的仪式,也可能是指羊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豪放的饮酒文化,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新诗与雪争奇峭”:这里诗人将新写的诗与雪景相比,认为雪的美在于它的奇峭,而诗人的新诗也同样具有这种独特的魅力。
诗人背景:据资料显示,王琢字器之,平阳人,他与毛牧达同时相友善,天性孝友,为乡里所称颂。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依然能够手自抄写家中的藏书,这显示了他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的性格特点。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共同欣赏雪景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美好年华中,我们应该珍惜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共同追求生活中的快乐和激情。
《同漕使赵中宪对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共同欣赏雪景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美好年华中,我们应该珍惜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共同追求生活中的快乐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