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饮

紫霞零落带孤禽,平楚苍苍秋意深。
月过初三半梳玉,菊迎重九满篱金。
天怜病骨商量暖,云促归程计会阴。
风雁飞来更潇洒,一枝芦雪印波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七日饮》是金代诗人王良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王良臣,金朝的诗人,生于金朝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是一位进士,擅长佛经。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金章宗承安五年,是王良臣晚年的作品。
  • 创作背景:当时蒙古入侵,诗人在蒙古军队到来之前不幸去世。
  1. 诗歌原文
  • 紫霞零落带孤禽: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紫色的霞光逐渐消散,孤鸟独自飞翔。
  • 平楚苍苍秋意深:形容大地被秋意覆盖,一片宁静而深沉的景象。
  • 月过初三半梳玉,菊迎重九满篱金:描述了月亮和菊花的美丽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 风雁飞来更潇洒:风雁自由翱翔,给秋天增添了更多生机。
  • 一枝芦雪印波心:以芦苇上的雪花和波浪的心形比喻,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九月七日饮》采用了典型的意象叠加法,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 情感表现:诗歌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哲理深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1. 相关研究
  • 历史影响:尽管《九月七日饮》在现存文献中并未有详细的注释或评析,但它在文学史上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 比较研究:可以将其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王良臣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 文化意义:探讨《九月七日饮》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九月七日饮》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世的赞誉,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金代诗歌的机会。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