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睦村

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
檐马丁东风外响,田车历辘月中行。
忘形沙鸟知人意,窣地山云不世情。
露草霜筠有幽意,诗题分付候虫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睦村》是金代诗人史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作者介绍
  • 史肃,字舜元京兆人,后侨居北京。天资聪颖,学识渊博,擅长作诗,尤善用事古赋。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还曾为官立朝,担任才大夫,并因其清廉的性格和稳健的政绩而受到吏民的敬仰。
  1. 诗歌内容
  • 诗中的“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描绘了一幅夜晚独自披衣等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夜不眠,思念故乡的情感。这里的“独坐”与“过五更”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 “檐马丁东风外响,田车历辘月中行”则描写了田间劳作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勤劳朴实的品质。这里的“东风外响”和“月中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忙碌的氛围,反映了农民在特定时间的生活状态。
  • “忘形沙鸟知人意,窣地山云不世情”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沙鸟的无心知人意,山云的不世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露草霜筠有幽意,诗题分付候虫声”以露草霜筠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题与候虫声的结合,暗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之声。
  1. 艺术手法
  • 《宿睦村》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严谨又富有韵律感。
  1. 思想内涵
  • 《宿睦村》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宿睦村》的读者,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研究史肃的其他作品,以便全面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 探讨金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这对于理解《宿睦村》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深层意图。

《宿睦村》不仅是金代诗人史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还能深入理解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