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

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
日落山空涧水哀,市门静闭防饥虎。
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
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
昼持弓矢夜枕戈,静匿儿童防笑语。
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是一首金代诗人朱自牧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崤山之阿渑之浒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民间疾苦的关注。诗中通过对虎的形象描写,寓意着社会动乱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忧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  
日落山空涧水哀,市门静闭防饥虎。  
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  
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  
昼持弓矢夜枕戈,静匿儿童防笑语。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象的描绘:《崤山之阿渑之浒》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深山峡谷的图景,山势险峻,涧水哀鸣,给人以苍茫悲凉之感。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众的苦难。
  • 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中的“前年张茅杀饷妇”与“今岁食驴断行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揭示了战争和社会动荡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这些诗句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政治态度的表达:“我来万里逐一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职责的理解。在这里,“一一官”可能指的是官员的责任重大,而“来万里”则暗示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所面临的艰难困苦。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职责的忠诚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 心理活动的描写:诗中“昼持弓矢夜枕戈”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日夜戒备、时刻准备应对不测的心理活动。这种紧张的状态,既体现了战争环境下的紧迫感,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担忧。
  • 艺术手法的特点:整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形象性和表现力。同时,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历史背景
  • 金朝的社会状况:朱自牧生活在金朝末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非常激烈,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朱自牧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 作者的个人经历:朱自牧作为一位官员,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和官场的沉浮。他的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安定有着深刻的感受,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朱自牧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虎”这一意象,不仅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定和民众的痛苦,还隐喻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 情感的表达:整首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现状的感慨,传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精神: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反映了金末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传承历史文化:朱自牧的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金代诗歌的特色,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1. 启示意义
  • 警醒后人:这首诗提醒我们,和平是多么的宝贵,而战争的代价是如此沉重。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 关注民生: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亲自上战场保家卫国,但我们仍然应该关心民生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特色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金末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