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
日落山空涧水哀,市门静闭防饥虎。
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
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
昼持弓矢夜枕戈,静匿儿童防笑语。
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

【注释】

①自:从。鄜州(fú zhōu):今陕西省富县,在秦岭北麓。②罢任归宿:被免官后回归家乡。渑池: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南。③崤山之阿:崤山的北面。渑池县在崤山的南面,所以这里指渑池的南边;“崤之阿”即指渑池以南的山区。⑤浒(hǔ):水边。⑥行路萧条正艰阻:路上行人稀少而艰难。⑦涧水哀:涧流的水声哀怨。⑧防饥虎:防备饥饿的老虎。⑨张茅:指唐朝人张巡,因救睢阳城(今河南商丘)而殉难。⑩食驴:指宋朝人李顺,因救成都(今四川成都)而殉难。⑾安可不戒为汝脯:怎能不警戒你们,以免成为你们的刀下之物?“汝”指敌人。脯:肉干、肉脯,比喻敌人的供品。⑿昼持弓矢夜枕戈:白天拿着弓箭晚上抱着兵器。⒀静匿儿童:安静地隐藏小孩。⒁白额将军:古代名将白额虎,也指勇猛的战士。莫笑人:不要嘲笑人。⒂世无刘琨:世上没有像刘琨那样的人。当畏汝:应该害怕你们。刘琨,字越石,太原中都人,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将领和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的首联,写于天祐三年(768)。时杜甫在陕西凤翔节度使严武幕下任参谋军事。此诗通过写渑池一带百姓遭虎害的惨状,揭露了当时藩镇割据,横征暴敛,苛政酷法对人民的残酷压榨。

首句开门见山,说从鄜州罢职回来,回到渑池的路上。“自”表示作者的行动是从鄜州开始的。“归”表明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回去。

颔联两句是写景,渲染气氛,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这两句写渑池附近山区的景色,用“萧条”、“艰难”来形容,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日落山空涧水哀”是说太阳下山了,山里的水流也变得凄厉起来,发出哀鸣的声音。这一句是作者听到当地百姓反映的情况,觉得他们的处境十分艰难。“市门静闭防饥虎”,意思是说市场上已经关门了,防止饥饿的老虎伤害百姓。“市门静闭”是说市场已经关闭,“防饥虎”说明人们担心的是饥饿的老虎,而不是盗贼。这一句反映了当地的人民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生活非常艰难。“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这是说前年因为战乱饿死了许多妇女,今年又吃光了驴子,使得老百姓的行旅断绝。“张茅”是唐代的一位节度使,他曾经下令杀掉许多商人以筹集军饷。“食驴”是说因为连年的战争,老百姓连吃食的驴也吃光了。这两句反映了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

中间四句,直接写自己的处境。“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我”是指杜甫自己,“万里一一”是说由于长期在外奔波,到处漂泊,已经走遍了很多地方。“逐一官”是指四处奔走任职,“戒为汝脯”是说如果不警惕,就可能会像老虎那样被吃掉,成为他们的口中之餐。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最后四句写自己的感想。“昼持弓矢夜枕戈”,白天手持弓箭,晚上抱着武器。“静匿儿童防笑语”,“静匿”是指静静地藏起来,“笑语”是说小孩子在玩耍说话的声音。“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像刘琨那样的勇武,但是也不应该嘲笑别人。刘琨是东晋末年的一位名将,他在抗击外族入侵时英勇善战,因此被后人称为“刘白额”。这两句是说虽然自己没有像刘琨那样的勇敢,但是也不要嘲笑别人,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像刘琨那样的英雄人物来抵御你们。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祐三年(768)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渑池一带的百姓遭受虎害的情况,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他的爱国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