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辔溪边喜乍晴,夕阳流水浸孤城。
川平佛塔层层见,浪稳商舟尾尾行。
十里烟霞随野步,两崖禾黍撼秋声。
雨旸虽有丰年兆,久客都无地可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暮江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缓辔溪边喜乍晴,夕阳流水浸孤城。
(译文)慢慢松开马缰在溪边骑行,忽然间天放晴了,阳光映照在江水里,映照出夕阳的光芒,江边的孤城被江水淹没了。
注释:缓辔(缓慢地控制马嚼子),溪边(指小溪或河岸),乍晴(突然晴朗),流水(江水),浸孤城(被江水淹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骑马归家的喜悦心情以及眼前景色的美好。夕阳下的江流、孤城的倒影都显得格外美丽,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川平佛塔层层见,浪稳商舟尾尾行。
(译文)江面平静,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山丘和寺庙,江水平稳,商船在水面上缓缓行驶。
注释:川平(指平静的江面),佛塔(指佛教建筑),层见(层层出现),浪稳(江水平稳),商舟(载货的船只),尾尾(形容船行驶的样子)。
赏析:诗中通过描写江面的平静和商船的稳定行驶,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十里烟霞随野步,两崖禾黍撼秋声。
(译文)沿着田野小径漫步,四周被淡淡的烟雾和五彩斑斓的晚霞环绕,远处山坡上的稻谷在秋风中摇曳发出响声。
注释:野步(指野外的小径或散步),烟霞(指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和雾气,有时也泛指美丽的景色),随野步(随着田野小径漫步),两崖(指两边的山崖),禾黍(指稻谷和麦子),撼秋声(指风吹过稻谷和麦子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外散步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包括薄雾、烟雾、晚霞以及远处稻田里的秋声。这些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雨旸虽有丰年兆,久客都无地可耕。
(译文)虽然有好天气预示着丰收的迹象,但作为一位长期流浪在外的人,却无法在这里耕种田地。
注释:雨旸(好天气,指雨水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丰年兆(丰收的迹象),久客(长期在外居住的人),都无地可耕(指没有地方种庄稼)。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辛酸。尽管天气条件良好,但由于长期在外,他并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只能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