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遇因长老

天涯流落偶生还,古刹相逢语夜阑。
叹我归途千里远,喜君禅榻一身安。
松声不断风吟细,月影无边露气寒。
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京遇因长老》是金代诗人李之翰创作的七言律诗,其原文如下:天涯流落偶生还,古刹相逢语夜阑。叹我归途千里远,喜君禅榻一身安。松声不断风吟细,月影无边露气寒。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全诗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李之翰是金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李之翰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及翻译:《中京遇因长老》的原文是“天涯流落偶生还,古刹相逢语夜阑。叹我归途千里远,喜君禅榻一身安。松声不断风吟细,月影无边露气寒。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3. 写作背景:李之翰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在金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诗歌创作活跃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之翰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4. 主题思想:整首诗贯穿着对友情和自然的赞美。通过描绘古刹中的相逢,以及离别时的凄凉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5. 艺术特点:李之翰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来表现主题。此外,李之翰在诗歌中还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中京遇因长老》不仅展现了李之翰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金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作为读者或研究者,可以通过这首古诗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