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一篇为裕之赋

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
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
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棹讴。
草裹乌纱巾,散着紫绮裘。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
丹丘子,游人间,风尘何为往复还。
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月一篇为裕之赋”出自金朝诗人李汾的作品。李汾,作为金朝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深受人们喜爱。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历史记录者,他的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对“古月一篇为裕之赋”原文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李汾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特见解与评价。例如,“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中的“天月”可能寓意着某种宿命般的力量或命运,而“三万秋”则可能象征着敌人的势力或时代的变迁。此外,诗中的“金陵女儿歌棹讴”则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女性的美丽与哀愁。

从诗歌的翻译赏析来看,李汾的《古月一篇为裕之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文,它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艺术价值。通过将古文译成现代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例如,“草裹乌纱巾,散著紫绮裘。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等句子,都体现了李汾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把握。

李汾的《古月一篇为裕之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历史诗,还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的史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认识金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