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
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
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棹讴。
草裹乌纱巾,散着紫绮裘。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
丹丘子,游人间,风尘何为往复还。
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注释】

古月:指月亮。

裕之:即张祜。

天孙:指织女星。

三万秋:指秋天的繁霜。

云间流:云中流淌。

金陵女儿:指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的美女们,她们的歌讴声声入耳。

紫绮裘:用紫丝线编织的毛皮衣。

参历井、骑斗牛:指天上的参星和北斗星座,意谓欲乘星斗而行。

元丹丘:唐朝人,名不详,以善饮酒著称。

玉华山:在安徽寿县北。

招我:邀请我。

苍梧山:在湖南永州零陵郡境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的诗。诗人在中秋之夜,独坐幽篁里,对着皎洁的月光,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以人的情思,并巧妙地将人与物交融在一起,使诗境更加优美。全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感受。

首联写中秋之景,突出了“明月”这一主题,是诗篇的引子。

颔联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明月”图:“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这两句诗把天上的月亮拟人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可爱。同时,它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明镜”比作月亮,形象地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颈联通过回忆昔日在江南的经历,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氛围。

“草裹乌纱巾,散着紫绮裘”,这两句诗通过对服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当年的风采和气质。同时,它也为下文的酒酣放歌作了铺垫。

尾联则转入现实,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这两句诗通过想象描绘了诗人在月下饮酒的情景,其中“扪参历井骑斗牛”更是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为诗篇增添了一份豪迈之气。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这两句诗通过想象描绘了诗人在月下乘舟游湖的情景,其中“下石头”更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为诗篇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

【译文】

皎洁的月光笼罩大地,照耀着大地上的万物;

织女在银河中弄着她那明亮的镜子,她那光芒四射的倒影流过云层;

回想起当年我在南国被放逐的日子,那时金陵的女子们唱歌吟唱;

她们头上包着乌纱巾,身上披着紫绮裘;

当酒兴正浓时,我便拿出玉笛吹奏一曲;

我甚至想要登上参星和北斗星座去遨游太空;

醉后我呼唤我的小儿子摇动双桨,我想要乘着月光顺江而下到石头城去;

醒来之后放眼八极眺望,只见万里之外只有元丹丘在。

元丹丘啊,你是个游荡人间的人,为何往返于尘世之间?

听说玉华山有个叫玉华子的人,他近来邀请我去拜访;九月九日那天我到苍梧山朝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