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淮阴去复还,举头西望识龙颜。
堂堂竟握真王印,未害男儿辱胯间。
【注释】:
- 韩淮阴信:韩信。
- 仗剑:拿着剑,指代韩信。
- 淮阴:地名,今河南淮阳县。
- 去复还:来回移动。
- 举头:抬头的意思。
- 识龙颜:认识皇帝的面容,形容皇帝气宇不凡。
- 堂堂:雄壮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 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 真王印:真命天子的印章。
- 未:没有,表示否定。
- 男儿:男子汉。
- 辱胯间:侮辱在马鞍下,比喻被屈辱对待。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寄寓感慨的七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来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首句“仗剑淮阴去复还”,用韩信的事迹来暗示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斗争和人事纷争的不屑。颔联“举头西望识龙颜”,“举头”二字,既写出了时间(傍晚)和地点(西望),又写出了人物的动作(举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高处(举头)向西望去,看到了皇帝的面容(识龙颜),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皇帝的敬畏之情。颈联“堂堂竟握真王印”,则是对韩信形象的具体描绘,表现了其威武雄壮的气质和卓越的才能。尾联“未害男儿辱胯间”,则是对历史上的一些不幸遭遇进行了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受难的同情和对于正义的坚守。这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