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二首 其二

比岁频分甲,今年贺息兵。
竞夸新战士,谁识旧书生。
北塞甘长别,南天欲远征。
二年迎复送,空愧泰州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行二首 其二”是陈宜甫所作,描绘的是作者随驾北行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宜甫:元代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他的诗风质朴而深刻,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
  1. 诗歌原文
  • 四更催蓐食,结束闹比邻。
  • 人去留残迹,车行拥后尘。
  • 云开还有月,风冷不知春。
  • 幸得狐裘在,温存逆旅身。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北行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四更”和“车行”等词,生动刻画了时间与空间的变迁。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尤其是“车行拥后尘”,既形容尘土飞扬,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落寞和前行的无力感。
  • 语言简练:全诗用词简洁,但意境深远,如“四更催蓐食”一句,既展示了时间的紧迫,又暗含着生活的艰辛;“人去留残迹,车行拥后尘”则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北行二首 其二”创作于元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宜甫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社会的风貌。
  • 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长时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然而,元朝的统治也伴随着民族歧视、政治压迫等问题,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四更”、“云开”等词语的使用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象征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如“人去”、“车行”,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1. 文学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都有高度评价,认为其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情感真挚而充满哲思。它不仅是陈宜甫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元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 流传情况:尽管历经元明两代,这首诗仍然广为流传,被后人传诵不已。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陈宜甫创作的《北行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元代社会生活画卷的艺术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