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昂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体会情感,并展开联想。作答时可借助课内的积累,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如“遗蜕深埋老树根,断碑新拭碧萝痕。”中的“蜕”应为“骨”,“韵事千秋属子孙”中的“韵”应为“遗”。 【答案】 译文:冯定远的尸骨被埋在深深的土里,他生前留下的断碑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碧萝藤蔓爬在碑上,显得非常清幽。 心传一脉联师弟,韵事千秋属子孙。 涧冷蛟螭蟠侠骨
诗句解析: 1. 当年读书山堂中,夜喜与君灯火同。 - 描述了作者回忆与张益之共同在山堂里读书,一起讨论学问的情景。"山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适合学习和思考。"夜喜"表达了夜晚与朋友共读时的愉悦和兴奋。 2. 尘编壤简如蠹攻,弱质鄙钝烦磨砻。 - 这里用“尘编”和“壤简”来比喻书籍,强调了书籍的磨损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弱质鄙钝”则形容自己的资质平凡、学识不足,需要不断磨练和提升。 3.
【解析】 此为“闲居”之诗。诗人以僧人的清修生活自况,抒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其生活起居,后两句写其心境。“一床”,指一张小床;“安置”,“安顿”;“僧居”,即僧人居住的地方。“白”,这里作动词,是说头发都白了,但还像以前一样没有梳理。“忘梳”是说忘记梳洗,“动月”,是说月光映照,所以觉得时间很长。这两句说自己的生活起居已完全像僧人一样,而且已经很久都没有理发了。“懒性”
利涉道中寄子端 行至武昌,望利涉。 利涉:地名,位于今湖北鄂州。 行:行走。 武昌:今湖北鄂州。 高青烟:形容云雾缭绕。 低白雪:形容雪花飘落。 冈陵:山冈和平原。 弥漫:覆盖。 沟浍:田间的水渠。灭:消失。 氤氲冷日从东来照我:雾气蒸腾,日光从东方照射过来。 清影忽作溪水卧明月:阳光在水面上留下影子,如同卧在溪水中的明月。 凌兢羸马猬毛缩:骑着疲乏的马,马身上的毛发都收缩了。 诘曲:弯曲。微行
【注释】: 1. 秋气入行帐:秋天的凉意侵入帐篷。 2. 愁人中夜知:令人忧愁的秋气到了深夜才察觉。 3. 鸡声与人语,耿耿异常时:鸡鸣和人语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凄凉。 4. 羲和驭飞毂,往返无停期:指日月交替运行不停。 5. 春草如昨日:春天的草地就像昨天一样。已复悲离离:又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哀愁。 6. 顾谓镜中发:回头看照镜子中的自己。尔衰安得迟:你的头发已经衰老了怎能不老? 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即可。“底柱图”是诗的题目,题目是作者为这首诗所写的题目,它交代了全诗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题目的意思是:画卷展开之后猛然感到一阵雷鸣电闪,原来画中人的头发已经白了,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鬼门幽险深百篙,人门逼窄逾两牢”。意思是画中的水路曲折幽深,如同百丈长篙在幽深的水路上行走
莫州道中 大陵河东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蜗。 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累累堆山丘。 车行沙中如倒拽,风惊沙流失前辙。 马蹄半跛牛领穿,三步停鞭五步歇。 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 人有祷,沙应神,辽东老兵非使臣,何必埋却双行轮。 注释: 1. 大陵河:黄河在山西省境内的一段河流。 2. 莫州:位于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县。 3. 屋边向外何所有:形容房屋周围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4.
寒林七贤 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 纵有清诗三百首,未应肯得党家儿。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金·周昂:金代诗人,字德卿。 - 二十四进士擢第:在科举考试中以优异成绩通过选拔。 - 南和主簿、监察御史:担任过南和县的主簿和监察御史的职位。 - 易州陷落时死难:在易州(今河北易县)陷落时殉难。 - 雪帽风裘(xiāo huò):形容穿着厚实的冬装,顶着寒冷。 - 党家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主要意象以及这些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同时注意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本题中,“百步风涛卷雪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夏日里避暑宫前的风浪比作“百步风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避暑宫前风浪的浩大与壮阔,同时也表现了避暑宫的雄伟气势;“画檐横壁欲翱翔。”句,运用拟人手法,以“欲翱翔”形容“画檐”
注释: 风如渤澥势凌虚,寒破貂裘力尚馀。 这是说大风如大海一样,力量大而势不可挡。寒气直扑过来,把人冻得浑身发抖,连穿着貂皮的袍子都觉得有点冷。 不是化工难倚赖,也知青帝有驱除。 这说明虽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人们仍然知道它是可以被驱赶的。 赏析: 正月大风雨:正月是指农历一月,这个时候的天气通常是寒冷的,而且常常伴随着大风大雨,因此称为“大风雨”。这种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