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书山堂中,夜喜与君灯火同。
尘编壤简如蠹攻,弱质鄙钝烦磨砻。
新诗如洗露芒锋,逸气欲倒浮云骢。
轻裘肥马世上雄,吾徒一饭尝未充。
君如孔翠愁雕笼,我亦哀鸿避鸣弓。
孤城一别天西东,几见黄叶飞霜风。
寄书无由魂梦通,西望落日衔千峰。
他时云雨傥相逢,犹思惊雷起池龙。
鬼神无赖欺天公,哀哉若人竟死穷。
自闻君亡阜生胸,上诉九关无路从。
百年过眼如转蓬,梦时忧乐觉即空。
长夜漫漫何时终,作诗寄哀投殡宫。
诗句解析:
- 当年读书山堂中,夜喜与君灯火同。 - 描述了作者回忆与张益之共同在山堂里读书,一起讨论学问的情景。”山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适合学习和思考。”夜喜”表达了夜晚与朋友共读时的愉悦和兴奋。
- 尘编壤简如蠹攻,弱质鄙钝烦磨砻。 - 这里用“尘编”和“壤简”来比喻书籍,强调了书籍的磨损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弱质鄙钝”则形容自己的资质平凡、学识不足,需要不断磨练和提升。
- 新诗如洗露芒锋,逸气欲倒浮云骢。 - “新诗如洗”意味着诗人的新作清新脱俗,像被水洗净一样干净明亮。“逸气欲倒浮云骢”则形容诗人的诗歌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势,仿佛能压倒浮云,直冲云霄。
- 轻裘肥马世上雄,吾徒一饭尝未充。 - 这里的“轻裘肥马”描绘了张益之的豪迈形象,他骑着健壮的马匹,穿着轻便的皮衣。然而,对于作者来说,尽管物质上富有,但他认为自己的贫困生活尚未满足。
- 君如孔翠愁雕笼,我亦哀鸿避鸣弓。 - “孔翠”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鸟,而“雕笼”则暗示了囚禁或束缚。诗人将自己比作被困的鸟,张益之则像是逃避捕食的雁群。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 孤城一别天西东,几见黄叶飞霜风。 - 描述了两人在城市中的离别,时间似乎在天空中迅速流逝。秋天时,黄叶和霜风成为了他们别离的象征。
- 寄书无由魂梦通,西望落日衔千峰。 - 表达了无法通过书信与朋友联系的遗憾。同时,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
- 他时云雨傥相逢,犹思惊雷起池龙。 - 虽然目前无法相见,但诗人仍然期待未来有一天能与朋友重逢,那时可能会有一场震撼人心的相遇。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友谊的珍视。
- 鬼神无赖欺天公,哀哉若人竟死穷。 - 诗人感叹那些不敬神明、欺世盗名的人最终会遭到报应。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坚持。
- 自闻君亡阜生胸,上诉九关无路从。 - 听到好友去世的消息后,诗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他尝试向朝廷申诉,但似乎没有任何帮助。这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 百年过眼如转蓬,梦时忧乐觉即空。 - 人生的短暂如同随风飘动的草帽,梦中的快乐和忧愁都是虚幻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 长夜漫漫何时终,作诗寄哀投殡宫。 - 面对生命的终结,诗人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哀伤和思念。他将这些情感投入给殡宫,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执着。
译文:
当年在山堂中读书的时候,夜晚与君共谈灯火辉煌。
书页上的尘垢就像虫子一般啃噬,我的才能平庸,学问不足,需要不断地磨练和提升。
你的新诗犹如清泉般洗涤心灵,展现出锐不可当的锋芒,仿佛能够冲破云雾直指青云。
你骑在健壮的马上,身着轻便的皮衣,显得英姿勃发;而我,虽然一顿饭尚且难以维持生计,却依然坚守着我的信念。
你就像是孔翠鸟一样自在地飞翔于雕笼之外,而我则像躲避风雨的大雁群一样寻找庇护之地。
我们在城市的孤城中分别的那一刻,天空仿佛也在那一刻变得遥远而孤独;秋天来临的时候,看到一片片黄叶飘落,仿佛能感受到寒风在吹拂。
我寄给你的信没有机会传达到你的手中,只能在梦中与你相会;我在西边望着落日,它的光芒穿透层层山峰,映照在我的眼中。
我常常想象着我们再次相逢的时刻,希望能像那雷霆一样震撼天地;但命运似乎并不顺从我的愿望,使我在这个世界上苦苦挣扎。
当我听说你离世的消息后,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悲伤;我曾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关注这件事,但似乎没有任何结果。
百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当我醒来时,我意识到快乐和忧愁都是短暂的。
漫长的长夜何时才会结束?我用诗歌来寄托我的哀思,把它投向了你安葬的墓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挽歌,通过对昔日友情的回忆和对友人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际关系深刻的感悟。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愁和怀念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