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绵山上方

环合青峰插剑长,小平如掌寄禅房。
危阑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
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
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绵山上方》是金代诗人周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绵山之巅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探讨:

  1. 诗人生平:周昂,字德卿,金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的仕途颇为坎坷,早年进士及第后,曾历任南和主簿、监察御史等职,因政治原因被废谪十余年。晚年,他以边功起用,曾任隆州都军和三司官等职,最终在大安三年时因易州陷落而牺牲。
  2. 诗歌原文:《登绵山上方》:环合青峰插剑长,小平如掌寄禅房。危阑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
  3. 诗歌赏析:《登绵山上方》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有着深刻的体现。首句“环合青峰插剑长,小平如掌寄禅房”便描绘了绵山之巅的壮阔与静谧,形成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意境。次句“危阑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峰的雄奇险峻以及视野之开阔,让人仿佛能体会到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一切的豪情壮志。最后一句“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周昂担任隆州都军的时期所作。当时蒙古军队进攻金朝,周昂积极参与抵御外敌的战斗。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体现了他作为军人的英勇气概,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登绵山上方》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世人所称颂,更是一部能够激发人们思考自然与人生、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之美、人生之哲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