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姚仲纯

山东夫子老河东,谁与先生臭味同。
早岁遽辞名宦里,百年长乐圣贤中。
醉轩风月千秋恨,蜗室樽罍一梦空。
白玉楼成人不见,空馀乡泪托东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姚仲纯》是金代王寂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高度概括的手法,赞美了姚仲纯先生杰出的人物形象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作背景:《挽姚仲纯》的创作背景是在金末元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文人往往面临着生死离别的困境。王寂作为金代的诗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挽歌,以表达对朋友或前辈学者的怀念与敬意。
  2. 诗作主题:诗中不仅展现了姚仲纯先生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山东夫子的敬仰之情。通过“夫子人之杰,魁然道最纯”等诗句,诗人传达了对姚仲纯人格魅力和学问成就的高度认可。
  3. 艺术特色:王寂的诗歌以其简洁而深刻的风格著称,《挽姚仲纯》也不例外。通过对姚仲纯生平事迹的描述以及对其品德的赞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投入与真挚的友谊。

《挽姚仲纯》不仅是王寂对逝去友人的一次深情纪念,也是对整个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姚仲纯的描写和哀悼,诗人传达出了对知识、道德和精神自由的崇高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