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

摩云头角看昂藏,意外升沉岂易量。
取士皆知有科举,进身初不在文章。
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台岁月忙。
此去一官先有路,独怜灯火夜窗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是金代诗人郭宣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对其努力的肯定。下面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
  • 诗人成就:郭宣道是金代杰出的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金朝时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仕途的期望。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原文如下:“摩云头角看昂藏,意外升沉岂易量。取士皆知有科举,进身初不在文章。”
  • 诗句解析:首句“摩云头角看昂藏”形容张耀卿具有非凡的气质和才华,如同云端之上的雄鹰,展翅高飞。次句“意外升沉岂易量”则表达了对张耀卿未来遭遇的各种变数和挑战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科举等考试制度可能带来的意外机遇。第三句“取士皆知有科举”指出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科举考试是获取官职的主要途径。最后一句“进身初不在文章”则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单纯依靠文学作品或学术成就未必能够保证成功。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张耀卿仕途的关心以及对科举制度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仕路坎坷的深刻思考。
  • 艺术手法: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平仄和谐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特别是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金代的诗歌代表作,它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景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社会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金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
  • 传承文化精神: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也是金代文化精神的体现,对于研究和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实用建议
  • 教育意义:在教授学生学习古典文学时,应将这首诗列为必读篇目,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 应用实践:通过组织相关的讨论会、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