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

问囚推案朝还暮,危坐不知春浅深。
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是金代诗人张万公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的作者是金代的诗人张万公。作为宋代人,张万公生活在金朝初期,他的创作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作品原文:诗的全篇为:“问囚推案朝还暮,危坐不知春浅深。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这短短四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天里登山望远、感受自然的生动画面。

  3. 艺术手法:张万公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通过“问囚推案朝还暮,危坐不知春浅深”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季节变换的淡然态度。而“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则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

  4. 情感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张万公可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触发了对生命、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外在景物的简单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

张万公的《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美景欣赏的诗歌,它还蕴含着对生活、时间及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