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访潜溪僧舍

入谷访精舍,钟声先远闻。
阳光时翳竹,泉脉俄当门。
山僧禁足久,瞑目诵微言。
要知鹿台寺,但指山头云。
策杖御栝西,幽兰秀荆榛。
风烟浩难及,薄暮花纷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龙门访潜溪僧舍》是金代诗人张子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龙门山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赏析:

  1. 诗词原文
    入谷访精舍,
    钟声先远闻。
    阳光时翳竹,
    泉脉俄当门。
    山僧禁足久,
    瞑目诵微言。
    要知鹿台寺,
    但指山头云。
    策杖御栝西,
    幽兰秀荆榛。
    风烟浩难及,
    薄暮花纷纷

  2. 诗意解析

  • “入谷访精舍”:进入山谷中去寻找一个安静的寺院或道观。
  • “钟声先远闻”:在很远的距离就能听到寺庙中的钟声,表明这个地方很清静。
  • “阳光时翳竹”:阳光透过竹叶投射下来,形成了斑驳的光影,增添了一份静谧感。
  • “泉脉俄当门”:山泉水从门前流过,声音清脆悦耳。
  • “山僧禁足久”:这里的山寺僧人长时间不离开住所,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如修行、休息等)。
  • “瞑目诵微言”:山僧闭目念诵佛经,显得心无杂念,专注而宁静。
  • “要知鹿台寺”:通过指向远方的云朵来指引方向,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 “策杖御栝西”:使用拐杖步行向西行进,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为清净的地方。
  • “幽兰秀荆榛”: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花草,与杂草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存在。
  • “风烟浩难及”:风和烟都难以到达这里,形容这个地方远离尘嚣,给人一种远离世俗的感觉。
  • “薄暮花纷纷”:傍晚时分,花朵纷然而下,增加了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1. 艺术风格: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清新脱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禅意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

  2.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3.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常常用来表达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张子羽的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领悟。

可以看出《游龙门访潜溪僧舍》是一首充满禅意且意境深远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