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晦中忽见华山

吏部能开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宫春。
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阴晦中忽见华山”是金代诗人冯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比阴霾与华山的壮丽,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冯璧作为金代的诗人,其生平和作品都值得深入了解。冯璧字叔献,真定人,金章宗承安二年中进士,后历任莒州军事判官、集庆军节度使等职,最终在金亡后辞官家居。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从军到政治都有涉猎,但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创作。

《阴晦中忽见华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颇为独特。诗中提到吏部能开衡岳云和坡仙曾借海宫春,这样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崇敬。此外,这首诗的创作时期为宣宗时,此时冯璧已经累官大理丞,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处理总帅牙吾搭违制纵掠之事。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注意到其中的巧妙运用。诗人用阴晦中的突然显现来形容华山,这种手法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想象力。同时,诗中通过对比阴霾与华山的壮丽,使得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宏伟与震撼。

“阴晦中忽见华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相关推荐